自从2025年1月7日,美国国土安全部(DHS)发布《公共部门生成式人工智能(AI)部署手册》后,美国移民局(USCIS)就正式启动“AI移民处理计划”,利用人工智能(AI)来优化移民申请材料核验程序、进行移民申请人背景调查等环节。
在这种情况下,美国移民局对移民申请案件的审查明显“变得”更加严格了。在AI的审查之下,越来越多的移民申请案件被撤销、被拒批——
01美国移民局用AI审查什么内容?
一个移民申请案件,比如EB1A移民申请,往往需要提交大量的证据材料,来证明申请人的“杰出才能”。但是,在过去,为了提高案件审理速度,移民审案官很难全面把控每一份文件,导致了案件审理不严谨。这就让那些用模板化、流水线式的文案材料,甚至是P图造假的材料有了“可乘之机”。
然而在当下用AI技术进行材料审查,能够快速高效的审核每一份移民材料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1. 文本分析模型(NLP):
AI能够全面扫描移民申请人的推荐信、文章摘要、研究描述等等此类,能够更高效的判断出是否否有“模板化语言”或大量重复内容。举个例子,如果EB1A移民申请人递交了一份利用模板生成的推荐信,只是更换了个名字……这种材料很容易就被AI识别出来。
2. 证据分类器(ECMLS):
AI会自动识别移民申请人上传的文件类型,并进行相关标记。比如给相应材料贴上“论文”“奖状”“引用”等标签,并标记出相应的可疑点,这就方便移民审案官重点复查。
3. 交叉验证系统:
这一点就是在检验移民申请人证据材料的真实性。比如移民申请人提交的材料显示自己在某期刊上发表了某篇文章,AI就会审查该期刊是否真实存在,该文章是否真实。
4. 引用网络识别:
这里是指AI识别移民申请人论文的引用是否来自一个“闭环”小圈子——比如几个熟识的人的论文互相引用几十次。这种情况会被视为异常。因为,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文章引用的客观真实性。这在推荐信中也是一样的,我们不应该给移民官留下推荐人和申请人是朋友或亲密同事的印象,避免削弱推荐信的“客观可信性”。
02移民材料被AI标记审查后
如果被AI审查后,质疑材料的真实性问题,就会在文件中明确说明相应的问题与要求。
比如,AI审核认为移民申请人的论文是AI机器人写的,这是在质疑申请人的专业水平;AI认为移民申请人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有快速出版的嫌疑(短期内发表大量文章,这个就是常见的包装做法);在论文里面,某一年的引用量增加明显,AI认为这个引用量大增是因为不道德的作为操纵而增加了引用量;移民申请人提供的期刊文章都是近两年发表的,没有体现其持续性的发表著作或者论文的能力……
总之,AI在移民审案中的影响已经非常重大了。不仅仅是帮助移民审案管提高审案效率,减少移民那间积压了;它甚至会“重新审查”已通过的移民申请,直接撤销I-140;最严重的情况是,移民材料被AI认定为欺诈,这会导致申请人未来无法再申请美国签证。
03如何应对AI审查文件?
AI自动审核系统的全面上线,是美国移民局的审理移民材料第一道关。从“人眼”变成了“机器眼”,AI不懂人情,却非常擅长“挑刺”。材料一旦不合规,比如术语模糊、表达不清、格式混乱等等情况,很可能被AI直接判为“不符合要求”。
AI系统的出现,确实让移民审核更快,但也更“机械化”,这种情况更加考验文案团队的水准了。对于EB1A移民申请,更是如此。EB1A的案件申请就像雕琢一个项目,并不是简单的套用模式。特别是针对有些案件申请人来说,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其背景,去设计最适合的呈请方式。
谁都希望遇上条件百分百符合移民局要求的标准化申请人。但事实上是,每个申请人都是独特的,花心思定制,还是走流水线套模板,这一方面取决于态度,另一方面取决于能力。